close


最新一期四月份的《經理人月刊》,以麥肯錫 (McKinsey) 作為封面大標,介紹麥肯錫式工作術及其夢幻等級的人力資源。

麥肯錫的名聲響亮鏗鏘,誰人不知?我當然不是打算在這邊多作贅述,我想提的是每次看到麥肯錫三個字,總是要讓我想起一件芝麻綠豆大的小小往事。

當我那年還是碩士僧的時候,小龍女老師開了一堂供大學部學生修習的選修課,在她的欽點下我接了那門課的課程助教,處理一些有的沒有的課程事務,其中一項就是依照修課同學所交上來的報告大綱,依照主題幫他們完成分組。

公布了分組名單,下課後有三位美麗非常的女同學過來找我。這三位女同學不僅外型出色,還都是相當用功成績又很傑出的那種模範好學生。

她們跟我說:「助教,可不可以讓我們三個人自己組成一組就可以了,讓原本跟我們一組的那個學妹併到別組去?」

我納悶的問道:「為什麼呢?」這樣的大學部選修課,修課成員會有中高年級學生混雜在一起的情形應該是很平常的事情。

「一來是因為我們三個本來就是同班同學,要敲時間一起討論比較方便,再來由於學妹有些進階課程沒有修過,我們擔心如果讓她和我們在同一組,她有可能因為程度不夠的關係,而拉低了我們的學期總成績。」

我有點傻眼:「應該也不至於影響這麼大吧?再說,成績真的就這麼重要哦,你們如果覺得自己的程度比學妹好,不是正好可以藉這個機會讓她多學習一些東西,讓她更進步嗎?」

「當然很重要啊,因為我們畢業之後都有打算申請國外的學校繼續深造,學業成績對我們來說非常的重要,所以我們不希望這部分出任何的差錯。」

聽著他們的說詞,真是除了傻眼之外,心裡還冒出些許的不屑和反感。她們那樣的想法其實完全符合經濟理性,可是就像我後來覺得不必要求經濟學科回答所有問題一樣,如果把所有經濟理論或思維往人生百事上套用,某種程度亦是落入了盡信書不如無書的窠臼。想當然爾,她們說完之後,不可避免的被我曉以大義訓了好幾分鐘。

我當然不知道那時對她們說的那些話,對她們的觀念能產生多少影響,反正最後在學妹自己知難而退的情形下,她們三個後來還是歡歡喜喜的自成一組,而沒有話說,她們的認真和聰敏都讓她們在這門課修到了非常亮眼的好成績。

後來幾年,得到的消息是,其中一個女同學在畢業之後,依照她在大學時就立下的理想,順利如願地進入位於美國舊金山的麥肯錫公司上班。

這實在是夠了不起了吧,就像《經理人月刊》裡的專題報導一樣,麥肯錫可以說是全球人才的夢工廠,全球各地的菁英在這裡用最短的時間接受訓練和升級,讓自己迎接高難度的挑戰,並從中培養出最機敏的企管敏感度以及高超的解題能力,而且就像曾在麥肯錫工作過長達二十三年的大前研一所提到麥肯錫的徵才方式,該公司所徵選出來的,都是學業表現、歸納總結能力及面對問題的反應力等各方面都一等一的優秀人才,只是,卡在我回憶中的那件小小往事,會讓我在閱讀這樣的文章或書籍時保持某一種警醒,在佩服其濟濟人才的聰明智略的同時,知道有某些很容易存在資訊不對稱問題的層面,沒有辦法藉由學業成績、事業成就、或是徵才機制透析出來,這些層面不一定能在職場叢林的生存函數中產生實質利潤,可是不見得對我們的生活毫無價值。

有一位署名為「宥」的網友,在《麥肯錫──全球人才夢工廠》那篇文章後做了很中肯的短評:「很久以前,這樣的文章一定是用來標榜華爾街五大券商的高壓精英培訓與其不可一世的旗下員工!如今五大券商滄海桑田,總要有人寫點文章鼓掌一下諮詢顧問公司的不凡表現……我必須說,McKinsey 的確是人才濟濟的一家公司,只是作者無須將這些人給 "神化"~~」。

我覺得這樣的提醒非常棒,因為許多時候,媒體報導的確不免把許多企業或政商名士過於神化,可是在那些無懈可擊的恭維和美言之下,我們還是看到赫赫有名的全球企業搞出金融海嘯,也看到前那斯達克證交所董事長馬多夫(Bernard Madoff),大玩特玩 Ponzi Game(註:以債養債),詐騙連連。

幾個月之前,我記得看過這樣一篇研究報導:

『英國愛丁堡一所大學進行的研究顯示,看浪漫喜劇會摧毀現實生活中的愛情。
 研究人員指出,多數的浪漫電影會讓人對兩性關係有不切實際的期待與幻想。
 看多了,可能會摧毀真實生活中的愛情……
 比方說多數影迷都認為,真愛是不需要言語或其他的溝通。還有不少影迷深信,真愛自有命運安排。』


我想,對照這些商管書籍或報導,道理其實大同小異,如果把裡面的介紹以及原則,當成面對職場生涯時,心中唯一可取的價值走向,恐怕也大可不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ton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